2024年12月21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隆重举办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策略。我院海小云、陈宋、王晨光三位老师应邀参与此次会议。
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巡视员刘建生作了题为《拓展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的世界传播》的报告,他深入剖析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全球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策略;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原副司长吴金光则带来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民族工作路径研究》的报告,他紧密围绕新时代背景,深入探索了通过民族工作路径有效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之道;中国人类学会民族文创专委会委员、教授李一凡作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研究》的报告,他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刻论述,为与会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视角。这些报告内容翔实、见解深刻,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素材和实践指南。
最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立新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成功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并深入探讨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有效抵御西方话语冲击,筑牢“思想长城”。郝教授强调,“四共”理念的实践应用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需要在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文化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与共享。他认为,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显著深化了我们对共同体思想的认识,并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此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也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依托此次会议的平台,我院教师将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为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学术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