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更好推进我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教学是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讲好“大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在本学期实践教学周,我校组织2024级全体学生走进红色场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
同时,以“双师”同堂的模式,积极开辟学生课外实践“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场馆资源、增强互动体验、实现跨学科融合,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形成更全面、更立体的知识体系。
感悟八一革命精神 争做时代青年先锋
宝石矿物资源学院一行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彰显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帆老师精心设计了思政课程内容,将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黄彩礼老师则结合宝石矿物资源学院的专业特色,设计了与革命精神相契合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将革命精神转化为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动力。
重走小道忆初心 凝心聚魂强使命
音乐学院、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院来到小平小道陈列馆。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邓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要思想的萌芽地。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陈列馆、邓小平劳动车间、金工车间”等,瞻仰了“小平铜像”,重走“小平小道”。一张张陈旧的照片、一篇篇泛黄的手稿、一件件古老的劳动工具,都诉说着邓小平同志在江西度过的那一段不寻常的岁月,展现着邓小平同志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矢志不渝、为民服务的一生。党员们在参观中感受着邓小平同志在逆境中仍然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里,思政课教师海小云、李娜将丰富的史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演绎,将邓小平同志当年在这里生活与劳作场景重现在师生面前,一个个小故事,无不体现出邓小平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些故事让师生们深受感动,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信仰之基
未来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造学院、商学院前往的是方志敏烈士陵园。
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方志敏烈士的纪念馆、纪念碑等重要的纪念场所。踏入方志敏烈士纪念室,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泛黄的手稿、陈旧的物件,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方志敏同志为革命倾尽全力的一生。同学们围聚,目光紧锁展物,思政课教师余燕娟、邱紫徽提到:狱中艰苦,方志敏同志却以笔为剑,写下《可爱的中国》,畅想未来,炽热希望穿透黑暗。字里行间,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无畏困境的勇气,深深烙印在学生们心间。
本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把思政课堂开在红色场馆,给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等思政课课堂内容更加鲜活地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求新知、感悟真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