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第5-6节课,我院理论与器乐教研室专任教师苏湘在行知楼220教室开展《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公开课。本次活动作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环节,吸引了教研室全体教师及12名新入职教师参与观摩研讨。
课程亮点
1、温故知新·强化认知
苏湘老师以"问答互动+思维导图"形式展开课程,通过针对性提问(如"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变异类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借助可视化工具梳理知识脉络,有效巩固了曲式分析的基础理论框架。
2、理论精讲·对比教学
在复三部曲式专题讲解中,苏老师创新性地采用"对比分析法":
结构对比: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 No.3第三乐章为例,通过乐谱投影动态标注三声中部(Trio)与插部(Episode)的结构差异;
音乐语汇解析:从旋律(如主题动机的倒影处理)、和声(属七和弦的张力延展)、节奏(三连音与附点的戏剧性对比)三维度,阐释复三部曲式的复合性特征。
3、实践导向·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即时分析训练"环节,要求学生现场分析舒曼《童年情景》选段,教师通过实时批注乐谱、启发式提问(如"此处调性布局的叙事功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
本次公开课为我院教师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也为我院教师搭建了一个优质的教学研讨交流平台。通过相互学习与借鉴,青年专业教师们能够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反思能力。后续学院将持续开展"一课多磨""教学诊断"等系列活动,深化课程改革与师资建设。